7月15日,“制造業企業數字化轉型理論與實踐研討會”在華南理工大學成功舉辦。本次研討會由廣州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主辦,華南理工大學承辦。本次研討會由華南理工大學二級教授、博導、廣州數字創新研究中心主任張振剛主持,華南理工大學副校長李衛青,廣州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專職副主席郭德焱出席并致辭。
由于防疫需要,研討會采取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形式,線上線下共500余名代表參加會議。賽意信息董事長兼CEO張成康先生受邀進行了主題為《賽意信息賦能制造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實踐探索》的線上分享。來自浙江大學、中南大學、東北大學、白云電氣集團的專家學者和企業代表也在此次研討會中,從數字化轉型的認知、創新、哲學、數據賦能等不同層面,共同探討分享了對于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探索與思考。
用戶思維很重要
“未來企業的數字資產會越來越重要,但是做企業數字化轉型要學會用戶思維。”張成康董事長在主題分享中強調。
企業數字化轉型并非簡單的的技術改造或現場改善,而是涵蓋企業戰略、管理、組織、運營等各個方面的全面轉型升級。他指出,過去制造業企業通常寄望于用一套OA、ERP系統就能解決所有流程效率問題并獲得生產率的提升降低成本,但現代的制造企業在運營管理、生產工藝、制造流程、倉儲運輸等各個環節都存在差異化,更需要結合實際用戶需求進行“量體裁衣”。對此賽意信息堅持以“一體三翼”戰略,即:以用戶需求為主體,以強化新技術建設、構建新業務場景以及完善新組織生態為三翼,用技術創新與用戶思維構建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方向。
管理者的轉型思維是企業轉型的第一步
目前中國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正在“加速度”,有調研數據顯示,數字化轉型預估為制造企業可以帶來8% ~ 13%利潤的提升。張成康董事長提到:“特別是當數字化成本越來越低,人工成本越來越高,這個交叉點來臨形成成本“剪刀差”的時候,數字化轉型會成為企業的必然選擇。”以人工檢測轉變為機器視覺的自動檢測為例,賽意信息因企制宜為某電子元器件企業制定數字化轉型解決方案,僅通過視覺AI代替人工質量檢測,不僅誤差降低,效率也得到極大提升,從人工和培訓成本進行計算,兩年就可以收回成本,實現真正的減員增效。
但是很多企業因為前期投入過大,會對數字化改造猶豫不決。因此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更需要管理者從管理思維上首先轉型。
深入行業才能更具競爭力
工業軟件作為智能制造的重要基礎和核心支撐,對推動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意義重大。賽意信息認為,軟件企業在賦能客戶企業轉型的過程中,除了技術產品實力過硬,最終比拼的依然是對行業的認知以及對用戶場景的理解,即能否提供一套適合本土企業需求的咨詢和解決方案的能力,突破客戶轉型“痛點”。
作為一家國內領先的工業管理軟件企業,賽意信息成立16年以來,一直深入各行業了解發展中制造產業對各種不同需求的落地應用和最新探索,幫助各種規模、?業的企業以數字?式管理整個企業的研發、制造、營銷和運營。提供面向電子半導體、家電家居、機械裝備等23個行業和11條業務線的產品和解決?案包,已經成功在華為、美的、平安、vivo、歐派家居等1000+家行業標桿型客戶企業中實施應用并且受到肯定和好評。
2021年是是我國“十四五”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元年,如何抓住機遇幫助企業乘著“十四五”發展之東風,構建企業未來數字化發展的道路,為支持國家完成“十四五”規劃做出貢獻是行業專家及企業領導者的重要課題。作為企業數字化賦能者,賽意信息90%的客戶都來自于制造業領域,未來也將持續深耕制造業產業升級領域,助力中國企業不斷提高數字化、智能化水平,助力制造業企業換擋升級。